廣告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中國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常遭外界質疑....停止發布; .中國的通貨膨脹數據可靠嗎?遼寧承認經濟數據注水 地方官員升遷壓力下做假;中國氣象局停發霾預警 "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幹,再創灰黃"; 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突然回落;


2018.12.11

日本経済新聞(日経新聞)


中国で経済統計の公表が止まる例が相次いでいます。当局者にとって不都合な数字が出るのを避ける思惑があるようです。中国の統計は改ざんや捏造に加え、隠蔽という新たな問題を抱えました。(会員向け記事です。登録無料)

有一個例子將停止在中國出版經濟統計. 似乎希望避免給當局一個不便的號碼. 中國的統計資料除了篡改和編造之外, 還有一個新的問題叫掩蓋. (這是會員的文章. 免費註冊

2018.9.25

中國的通脹數據可靠嗎?

美關稅措施生效在即,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突然回落

中國海關出人意料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放緩。上述數據在周一晚間發布,只涉及針對美國的出口數據,較7月13日這一總體貿易數據的發佈時間有所提前,且數據以人民幣計值,沒有同時公佈以美元計值的數據。 1-6月份以人民幣計值的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回落至5.4%,增速低於1-5月份的5.8%。一些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淡化了這一最新公佈的對美出口數據的作用,認為這屬於中國政府在中美貿易戰中採取的一種信息策略,還表示他們因此更加懷疑政府統計數據的可靠性。不過,數據顯示出口增速回落,至少以某些指標衡量如此,這符合中國政府的策略,即釋放出不想與美國打貿易戰這一火藥味不濃的公開信號。
*****2017.1.18
遼寧承認經濟數據注水
李克強主政時也人造

中國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常遭外界質疑,而官方近日公佈的一則消息讓這樣的懷疑又多了一例佐證。遼寧省政府承認在2011年至2014年之間經濟數據“有水分”。本週五,中國即將公佈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數字。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在周三(1月17日)發布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首次確認當地經濟數據存在嚴重造假的問題。

陳求在報告中引述審計部門文件稱,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注入水分。

中國媒體引述"有關渠道"稱,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約占同期財政收入的近20%,虛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虛增比例高達23%。

2015年遼寧財政收入增幅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對此,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解釋,"我們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2015年夯實了財政收入數據,2016年以來努力夯實其他經濟數據。"

遼寧是中國傳統的重工業基地。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該省境內的許多煤鐵行業大型國企面臨效率低下、產能過剩的問題。在中國經濟增速總體下滑的背景之下,以遼寧為代表的東北工業成為中央政府經濟改革計劃的重要對象之一。

本週五(1月20日),北京政府將公佈中國經濟數據報告。

這是中國官員罕見公開承認統計數據造假的問題。

許多中國國內以及國際學者長期以來對中國經濟數據的準確性有所質疑,他們認為數據遭到人為篡改,以使經濟形勢看上去比實際情況更為良好。

因為地方官員升遷往往與執政地區的經濟表現存在直接關聯,使得他們可能會通過"美化數據"來實現仕途暢通的目標。

去年12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就曾指責地方官員偽造經濟統計數據,並警告將嚴懲這樣的行為。

王珉" 落馬" 與此無關?

去年3月,中紀委宣佈時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珉"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官方公佈的簡歷顯示,王珉在2009年至2015年擔任遼寧省委書記,目前公佈的"數據造假"正是發生在其任內。但按照中紀委的說法,王珉的主要罪責是"對遼寧省有關選舉發生拉票賄選問題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以及"公開妄議並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並未提到有關經濟數據的問題。

甚至政府總理李克強也對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準確性有所懷疑。遭"維基解密"洩露的美國外交電報信息顯示,李克強在2007年對時任美國大使表示,一些官方統計數據是"人造的",不能相信。他更為看重鐵路貨運量與耗電量、銀行貸款發放量這三個指標。後來《經濟學人》雜誌將這三個指標合稱"克強指數",認為該指數比中國官方發布的GDP數據更能反映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

頗為令人回味的是,李克強發表這一觀點時的身份正是遼寧省委書記。

~~~~

氣象局停發霾預警 網民質疑掩耳盜鈴

據中國媒體報導,當局下令禁止地方氣象部門發布霾預警,引起一片嘩然。在中國民眾對空氣質量的擔憂日益加深之際,人們擔心政府試圖限制有關污染的信息。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週二(1月17日),微博上出現的一張據稱是國家氣象局內部文件的圖片引起廣泛關注。這張被翻拍的文件題目是"關於暫停霾預報預警業務的通知",要求各地氣象部門"立即停止製作和發布霾預報預警產品。對於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情況,可以根據相對濕度,按照霧展開預報預警工作。"

據澎湃新聞援引國家氣象局一位官員的話稱,這樣處理的原因是"氣象局與環保部門在發布霾相關信息時經常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

這位官員表示:"將要出台一個聯合工作機制,以後霾預警該怎麼發,由誰來發……一起會商之後統一由一個部門來發布。目前關於聯合工作機制的細節還在徵求意見,應該會很快公佈。"

報導舉例說,曾出現過北京氣象台發布霾橙色預警,而北京應急辦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的情況,就是因為發布的單位和標準不同。

對上述報導和解釋,許多網友並不買賬,紛紛揶揄吐槽。有人說:"終於找到了解決霧霾的方法了!"有人反問:"掩耳盜鈴,你不報霾就沒有了嗎?""統一口徑,一起報假數據?"還有人感嘆:"連霧霾也要和諧"!

還有網友質問:"新的機制既然只是在會商,為什麼要把已有的機制停掉?霾預報為什麼要換成霧預報?有關部門的解釋很牽強,給人感覺是找藉口"維穩" ,害怕冬季民怨大吧?"

中國官方現行的霧霾預警機制以不同顏色為代碼,其中紅色程度最嚴重,表明重度污染的持續時間可能超過72小時。

與預警等級相對應,規定了一系列應急防範措施,包括機動車輛限行、關閉污染嚴重的工廠等。

由於地方政府官員們擔心影響本地經濟效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地方政府不願談及霧霾的話題,儘管污染指數一再超標。

2015年,在東北遭受嚴重霧霾侵襲之後,公眾對政府的不作為怨聲載道,作為回應,中國官方首次發布了霧霾紅色預警。

在中國,空氣質量是一個不斷引起公眾不滿的問題。過去數十年,中國經歷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其代價之一則是普遍和嚴重的環境污染。

霧霾影響到數億人口的生活和健康,並被認為是中國肺癌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最近數週來,許多憂心忡忡的父母要求學校安裝空氣淨化裝置。

新年到來時,霧霾籠罩北京長達一周之久。一些在社交媒體上對此發出抱怨的網民發現自己的發帖很快就被刪除了,這讓他們更加鬱悶。但刪帖也阻擋不了"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幹,再創灰黃"這樣的調侃段子廣為流傳。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