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台北國際醫旅會是另一個「美河市」?


【社會事】柯P快看,台北國際醫旅會是另一個「美河市」?
文/吳羿葶
台北國際醫旅暨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十二月二十日甫開幕,結合了醫美、溫泉酒店與高級自費健檢服務。開幕當天,國內一些近年來積極發展高級健檢等自費項目的醫院,有派代表參加外,更有五個有興趣的縣市地方政府前來「取經」。
投入近九億,十五年後回收三億
到底台北國際醫旅的開幕,對台灣醫療象徵著什麼意義,會對台灣現有的醫療體系掀起什麼波瀾?而這起始於二○○七年的投資案,過去監察院曾對此進行調查,雖然認為依法租金並沒有特別偏低,但也提到「權利金及房地租金之計收方式,均確有協商條件與改善空間」,不過問題只有這樣嗎?
最令外界爭議的,莫過於北市府動用原有市立聯醫醫療基金,「經費由聯醫醫療基金補辦預算及逐年編列預算支應」,市府在○九年也投入了近九億元興建大樓。不過報告評估,市府十五年僅可回收三億元的權利金、土地及房屋租金。
「案子規劃從一開始就不透明,等知道時已經蓋好也OT出去了,竟然還是個賠錢貨?如果美河市是問題,為何這不會是個問題?」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就指出,至今股東成員有誰都還不知道。
滕西華還說:「資金非常複雜,它不是用財團法人去設立,裡面股東有很多以獲利為主的企業。台北市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它有可能以後會變成醫療公司。」
除此,因為承包的北榮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包含許多來自北榮的成員,甚至院長也曾是北榮的醫師,令外界聯想是否有北榮的影子在後頭?有人提到,陽明大學有許多師資來自北榮,兩者關係密切,而陽明體系也有不少人曾進到台北市政府擔任要職。
政府不想賺錢,醫界餓虎撲羊
不過最大的疑慮還是,為什麼評估不賺錢,市府還是要投資?是否有圖利他人?剛轉任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也是推動台北國際醫旅的北市府衛生局前局長林奇宏就表示,「政府沒有要賺錢的意圖,也不需要賺錢。做這樣的投資是要看國際醫療應不應該發展?不是光辯論卻沒有實證。吵了五、六年,花十幾億元在這上面有個答案。」
林奇宏說:「中央想做國際醫療,最終是希望擺在醫療專區,但現在自經區進度恐怕還有一長段路要走。」「你可以把這看成小自經區。」
這個「小自經區」不僅中央政府樂觀其成,地方政府當作重點項目,國內許多「業者」其實也都引頸期盼。早已有許多私立醫院在推動高級自費醫療項目,公立醫院也是摩拳擦掌,漸進提高自費項目者更不在少數。
新光醫院推動高級自費醫療項目的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洪子仁就指出,國內一年的健檢市場規模約一六八億元,其中自費健檢就高達一二○億元,占超過七成,而且還維持持續成長之勢,很有發展潛力。
「這個案子是很重要的指標,雖然自經區條例還沒通過,不過某種程度,北投的例子就有試金石的概念。如果未來有一半以上客人來自非本國人,不就是暗示我們專辦國際醫療機構的概念可行嗎?」洪子仁說,接下來非本國人的客源比例就是觀察此OT案是否成功的指標。
林奇宏提到,目前就是在不修法的前提下做一些鬆綁,希望吸引民間願意投資,因為這是有風險的產業,所以才由市政府幫忙出資一半,分散風險。
也就是雖然條例還沒過,但台北國際醫旅已說明了鬆綁空間在哪裡、供後繼者參考。令人好奇的是,未來台灣的國際醫療將會長成什麼模樣?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黃嵩立教授表示,當時政府把醫療放進自經區時,其實分兩階段,「一是開放醫院做觀光醫療,二是在自經區成立專門醫院。」
五個縣市政府前來「取經」
但黃嵩立點出問題,「政府沒有講清楚的是,第二階段開始時,第一階段是不是要結束?結果現在就變成兩個都要做。」這也造就了台北國際醫旅這類出現在自經區外的專門醫院,以及遍布各醫院的觀光醫療部門同時進行的現象。
不管這塊「北投試金石」最後是成功還是成仁,至少能確定的是,現在它已引發陣陣漣漪。滕西華指出:「台北國際醫旅是一個破門,未來會造成遍地開花效應,其他醫院也會想循例跟進,署立、部立的最晚,醫學中心很快了。」
現場參加開幕典禮人士表示,開幕典禮遇到不少外縣市衛生局長,像嘉義、花東等地方,因為他們也在觀察這個模型能不能成功。
不過回過頭來,之所以國際醫療這麼充滿爭議,除了台灣適不適合?有沒有必要?與民眾較切身相關的,就是發展國際醫療,會不會排擠到現有民眾使用的醫療資源?甚至是導致醫療人員都流向自費市場的問題。
對此,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陳亮甫指出:「資源會競爭跟排擠,粗略把醫療業務分為給一般民眾,在全民健保體系下;另一個是醫美等高級自費項目。愈傾向一邊,醫療資源就會流動過去。」
滕西華認為會造成滑坡效應,「一是自費項目全面上揚,二是醫護人員流動。要做自費不可能是沒沒無聞的醫生去做,而金流決定人流,不會有人想待在公立醫療體系,公立醫院會變成次級醫療。」
她更提到,醫學生進入公立體系後,訓練成熟時會離開健保市場去自費市場。她更點出,「根據國外研究,醫療人員以為到開放營利的機構,醫療人員福利會提高,但非常多研究顯示,只有管理者與股東的分紅會變大。」
北市府官員:不與柯P政策相左
更關鍵的是,柯文哲上任前最大的醫療方向,就是讓聯醫回歸社區醫院,那對台北國際醫旅這個所費不貲、又不賺錢的「新興產業」,柯團隊將會如何處理?
北市府衛生局企畫處處長林惠萍表示,「這不是只有台北市單一問題,我們是配合行政院的施政。新團隊比較在意的是履約,有沒有去監督管理營運廠商。另外比較有明確指示的是,在履約管理時會確保必須全自費,不能與健保競爭。」林惠萍也提到,此案並不會與柯文哲先前提到的社區醫院方向起衝突。
大體上,新團隊仍會延續政策。不過重要的是,這塊北投試金石接下來會引發什麼樣的效應,或許值得全民關注。●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