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中華家脈”(My China Roots)公司

類似這種服務,美國至少已有百多年的經驗。


席中,來兩位美國一等婚姻的校友,紐兄是第10屆化學,從GE退休(講調從做電冰箱開始,到該公司董事長J. Welch將愛迪生的實驗室化為平地… …)現在致力於家譜之撰寫,每年都會回海峽兩岸,與中國各官方單位的接頭,故事可歌可泣。他太太是第12屆建築系,現在還在做本業。2013.11.6 

 2014年09月22日06:44 AM

尋找消失中的家譜

生活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劉先生(Adam Liu,劉為音譯)想要探尋家族根源,他毫不費勁地用家中的電腦搜索到,祖母的家族來自愛爾蘭和英格蘭。但在尋找有關曾祖父的信息時,他一無所獲。他的曾祖父在19世紀90年代離開中國去了新加坡。
劉先生決定請一家名為“中華家脈”(My China Roots)的小公司來幫他尋根。“中華家脈”是一家規模很小的初創公司,辦公地址在北京孔廟附近,為海外華人提供定制尋根服務,幫助他們探尋自己的祖先來自哪裡、以及當初離開中國的原因。
劉先生說:“人會希望切實地觸摸自己與歷史的聯繫。”他第一次對自己的家族根源產生興趣,是在有一次學校佈置作業、讓他們畫下自己的族譜時。
全世界有5000萬華僑華人。在過去200年裡,他們的祖先不僅在東南亞各貿易城市定居下來,還有些走得更遠,來到了曼徹斯特(那裡有英國最大的中國城)和紐約下東區的擁擠街區。


“中華家脈”創始人李偉漢(Huihan Lie)的祖輩是印尼華人,說荷蘭語,在印尼獨立後移民到了荷蘭。李偉漢說:“大多數華人都是迫不得已才離開的。要么是因為貧窮,要么是因為政治方面的原因,總之回想起來絕不讓人愉快。” 家譜網(Ancestry.com)去年報告營收5.4億美元,其業務是向北美、澳大利亞和其他地區的華人提供尋根服務。在歐洲提供尋根服務的公司主要是數據提供商,提供從埃利斯島(Ellis Island,指美國移民局——譯者註)搜索的資料,以及多個世紀的婚姻、死亡和人口普查資料。

李偉漢發現,相形之下,中國的尋根服務則“很難做大”。
中國人在家譜裡記錄族人的出生和死亡,記錄的時間跨度可達數個世紀。家譜大多由古老村莊中的宗祠祖廟、而不是公共機關管理,因此很難編制數字化數據庫。許多家譜在一個世紀的戰爭中遺失了,還有許多被狂熱的紅衛兵等初期共產主義者毀掉了。
李偉漢說:“很多個人歷史很容易就被毀滅了。”他試圖通過描述當時的環境和他們生活的政治背景,還原客戶祖先的生前情景。
有一些在線尋根網站為海外華人提供建議,比如對網上有限的家譜資料和其他記錄進行解釋,但很少有網站會代客戶進行尋找。像劉先生這樣的華人也不會中文,因此也看不懂那些記錄。
中國人的姓相對較少(100個大姓就佔了所有中國人的85%,而英國人有2.5萬個常用姓),許多華人移民也不願把家世告訴已經被異鄉同化了的子女,這兩點讓尋根變得更加困難。
大多數家譜未記錄妻子或女兒的全名,導致大多數搜索只能局限於父系。
“中華家脈”的研究員人數很少,他們的工作方式好像偵探——通過地方史志機構找到祖村,探訪年長居民、打探客戶祖先離鄉後整個家族的變遷。研究員們造訪劉先生老家位於江西省的宗祠後發現,劉氏家族的譜係可追溯至3000年前。
為擴大業務,李偉漢正在培養一批年輕有前途的鄉土研究員。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李偉漢追溯到,他母親的祖先來自福建絲綢貿易古城漳州附近的一個村莊,他們在七代以前離開家鄉。但如中國大部分傳統事物的命運一樣,那座已有500年曆史、在幾個世紀的戰火和革命中保護了家族記錄的宗祠,即將被一股更加難以阻擋的力量摧毀,那就是經濟發展和拆遷隊的破碎機。
譯者/吳蔚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