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韓酷》 "我是個自豪的韓國人":EunyHong著《The Birth of KoreanCool》

韓國如何用流行文化征服了世界?

書評 2014年09月09日
2012年,鳥叔掀起“江南style”風潮。
2012年,鳥叔掀起“江南style”風潮。
Greg Wood/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1985年,12歲的洪又妮隨全家從韓國首爾搬到芝加哥郊區。她原來住在首爾江南區的狎鷗亭,這可不是普通的地方,而是最富有、最高級的住宅區。簡單說吧,洪家在《江南Style》(Gangnam Style)走紅27年前就是“江南Style”了。對於韓國歷史來說,30年是很長的一段時間,當然對於網絡明星現象來說也是如此。
洪又妮的新書《韓酷的誕生:一個國家是怎樣通過流行文化征服了世界》(The Birth of Korean Cool: How One Nation Is Conquering the World Through Pop Culture)寬泛地追溯了韓國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的發展,當時韓國的人均GDP水平比加納還低。如今,韓國是世界第15大經濟體。從鳥叔(Psy)的《江南Style》視頻到三星為蘋果手機提供的芯片,這本書探討了種種因素如何匯集在一起,令韓國的流行文化成為完美風暴。
韓國的活力來自於“韓流”——這股酷浪潮流行甚廣,連奧巴馬總統都在講演裡提過。洪又妮說,韓國的崛起要歸功於哈佛政治學家約瑟夫·奈(Joseph Nye)所謂的“軟實力”;這個國家輸出影響力不是通過軍事力量,而是通過“兜售惹人喜愛的形象” 。韓國政府撥款10億美元發展流行文化,洪又妮,乃至我自己這樣七八十年代在海外長大的韓國人已經有了“首爾在變得時尚起來”這種誘人的想法。要知道,19世紀的西方探險家們曾經給韓國起了個外號“隱士之國”,覺得它不願意和別的國家打交道。
《韓酷》按時間順序記載了作者努力適應西方的過程。她回憶起不能沖水的廁所、體罰和儒學教義,這一切在韓國父母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深深影響了他們,帶來令人痛苦的羞辱。正如同西方孩子害怕惡魔,海外長大的韓國孩子們則長年生活在“被送回韓國”的陰影之下,如果被抓到吸煙或者考試得了C,就會聽到這樣的威脅。這本書中關於學習壓力的一章正好吻合了可怕的高自殺率,“自殺是40歲以下的韓國人最常見的死因。”
描述這一切的時候,洪又妮的視角略有偏差,介乎一個努力適應新課程的12歲女孩與迷失了國家身份的人之間。這種笨拙的自我意識與韓國式的“察言觀色”混合在一起——在任何情況下都得細心觀察最小的細節,避免在社交中出醜。一旦出錯,就會暴露出你不過是這個國家的過客,會讓你遭到許多輕蔑,還有隨之而來的羞辱。
書中有很多個人趣事和第一手敘事,還有很多來自在韓國的外國人或是愛管閒事的外國人對韓國的熱情評論。關於“han”這個字眼的一章尤其精彩。“han”這個詞特指韓國人對於被侵略了400年的歷史,乃至1910年至1945年的日本統治的怨恨。這一章始於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在經典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小說《金手指》(Goldfinger)裡的一句話:“地球上最冷酷無情的,就是高麗人。 ”我們有人覺得這種憎恨是我們的“泡菜脾氣”,並不介意討論它起源於一種特殊的恐懼。洪又妮發現,“很多韓國人說,韓國人是'han'的產物”,但也有人說'han'可能會殺死你——有一種醫學上承認的病名叫“火病(hwa-byong )”,也就是“鬱悶得不得了生的病”。
洪又妮這本書的前1/3好像是一本“怎樣當好韓國人”的指導手冊。對於我來說,這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後面對韓國文化的解析雖然既深刻又幽默,但卻顯得愈來愈無關。洪又妮的敘事一開始像是一本回憶錄,慢慢變成了格拉德威爾式的社會科學——一本內容充實的機場讀物,適合做巡迴演講,但卻像是商業雜誌上的特寫,讀起來很吃力。這麼說吧,《韓酷的誕生》是關於創意勇氣的精彩案例研究,作者試圖為之賦予更寬泛的意義,她的倉促努力並沒有完全打動我。
Mary HKChoi是新聞項目“TakePart Live”的首席寫手。她的Kindle書《啊,別在意》(Oh, Never Mind)將在今年秋天出版。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4年8月31日。
翻譯:董楠
-------
韓國Cool的背後,自有他的文化、科技與民風。
60~70年代,我家小妹有韓國筆友,她們的生活是那麼地清苦。
80年代初,我開始注意韓國的科技業與台灣的競爭。我參訪過他們的電子展,心中稍為底定點。80年代中,我在日本AMP公司與韓國分公司的朋友大談該國職場的工作倫理,他們的護照上都有"我是個自豪的韓國人"字樣.....80年代末,從我們這家全球公司DuPont的亞洲主管會議,可以知道他們在電信業和半導體業的基礎開始發揮作用,我發現韓國的潛力是個"日本",一個表面上沒漢字的"日本",與台灣路不同。我總是安排明日之秀江玉國等同事去韓國學習、交朋友。.....亞洲的金融風暴,該國國民的表現多壯烈.....再過幾年,韓流竟然席捲全世界.....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超酷的南韓》
去年在泰國播放的一則廣告中,一位女孩正在啜飲立頓(Lipton)冰茶,一位男孩試圖引起她的關注。他突然說起了韓文,很自然地,這位女孩愛上了他。美籍華裔作家Je_ Yang 正在撰寫有關亞洲文化的文章,他問道:「南韓有什麼東西是不酷的嗎? 」他說:「這(南韓)是一個充滿時髦電子產品、長腿美女和既深情款款又有男子氣的花樣美男的地方。」


這些趣聞軼事和觀察評論出自EunyHong的著作《The Birth of KoreanCool》,這是一本頗有有見地的書,講述了這個國家利用其流行文化來爭取超級大國地位的計劃。在亞洲和其他許多地方—當然,還不包括美國—南韓正在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

南韓電影、南韓流行音樂表演和電視節目(尤其是最後一項)變得如此受歡迎,以至於南韓文化的輸出已經被賦予一個專有名詞—韓流。在菲律賓,廣播公司早已摒棄了南美的浪漫肥皂劇,轉而播放目前在巴西、阿根廷和智利都很火的南韓電視劇。2010年,參演南韓諜戰劇《Iris》的明星們在日本琦玉縣的一個體育場內為2.8萬名粉絲獻唱。去年,一位南韓的肥皂劇明星在古巴被粉絲團團圍住。

Hong在書中記錄了這一切並且言之鑿鑿地指出,這不是偶然現象。她寫道:「這個國家的領導層已經將韓流作為國家的第一要務。」在20世紀90年代,南韓外交官將本國的電視劇錄像帶私運到香港,然後邀集廣告客戶。南韓政府出錢為電視劇配上西班牙文。20年來,公共和私人領域的補貼為國內電影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幫助,提升了南韓電影的質量,使它們成為康城電影節(台譯「坎城」)的常客。在2009年,900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和大力推動的版權保護措施使該國的音樂人受益。當然,這麼做的目的是利用軟實力(這種將南韓作為一個整體品牌的概念)賣出更多的手機和汽車。

Hong的書中最感人的部份是對格瑞(Daniel Gray)的描寫。格瑞是一名南韓孤兒,在6歲的時候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現在他又回到南韓,致力於將南韓料理推廣到海外。他找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把她帶到特拉華州與收養他的格瑞夫婦見面。在描寫他的故事時,Hong允許自己加入了作者的偏愛,並聲稱曾為他哭泣。任何一個想要在國界之外兜售自己國家故事的人,都需要有像她和格瑞這樣的人物,能夠對外進行解說和闡釋。

2012年夏天, 一位胖胖的南韓歌手終於完成了每一位韓流擁躉都很期待的事:滲透到美國去。Hong說,鳥叔(Psy),這個騎著馬兒唱著《江南Style》的男人,在當前的南韓藝人中非常引人注目,因為他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諷刺意義。她寫道:「諷刺是富裕國家的專屬特權。一個人通常要首先奪取財富,然後才能盡情地嘲弄財富帶來的種種影響。當一個國家能夠從這種枯燥的奮鬥過程中抽離出來時,就可以變得很酷。而南韓正在接近這個目標。

全文內容請見《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App
For iOS→https://itun.es/i66x6Xr
For Android→http://goo.gl/xWzSBn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全年26期訂閱地址
https://www.bbwhk.com/order.aspx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