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太陽花不潰散,靠什麼樣的組織力和動員力? 2014-03-22 作者:林倖妃、鄧凱元

 太陽花不潰散,靠什麼樣的組織力和動員力?   2014-03-22 作者:林倖妃、鄧凱元

太陽花不潰散,靠什麼樣的組織力和動員力?



2014-03-22 Web only作者:林倖妃、鄧凱元
太陽花不潰散,靠什麼樣的組織力和動員力?圖片來源:劉國泰
曾經到現場觀察的人都很訝異,這群年輕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外行人談作戰,內行人談後勤,」一位長期參與社會運動的觀察者說,這次最值得觀察的,是網路世代的組織方式。這次,他們以深厚的組織力和動員力證明,自己不是一壓就碎的草莓族。
深夜的立法院,從青島東路到濟南路周邊卻是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大卡車載著物資一箱箱送到帳篷搭起的臨時物資站,走到林森南路和青島東路口的斑馬線上,站滿一整排學生,客氣地阻擋,「裡面已經滿了,請不要再往內移動。」
三萬多的人潮將立法院團團圍住,場面卻是井然有序。
曾經到現場觀察的人都很訝異,這群年輕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外行人談作戰,內行人談後勤,」一位長期參與社會運動的觀察者說,這次最值得觀察的,是網路世代的組織方式。這次,他們以深厚的組織力和動員力證明,自己不是一壓就碎的草莓族。
後勤補給線的建立,正是讓這次太陽花學運得以延續的首要原因。從過去反媒體壟斷,到洪仲丘二十五萬人上街頭,多是在短短一天就結束,無疑是一次又一次的練兵,蓄積的能量到這次學運,如今已經延續超過一百小時,還沒有稍歇的跡象。
「上次夜宿內政部,最後潰散的關鍵就在於學生沒有完成組織化,」一位參與的大學教授從旁觀察,以往抗爭只要遇到天氣轉變,或是時間拉長,學生人氣很容易就散去。
這次的行動雖然以學生為主體,背後則是具有深厚社會運動背景的NGO團體支持,包括反黑箱服貿行動聯盟、守護台灣民主平台、一九八五聯盟和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等,隨時因應現場所需,建立分工。
學生方面則是主導場內外糾察和網路動員。在物資募集上,學生在一開始就組成網路小組,將每天需要的物資項目,發布到網路上,第二天各種所需物資隨即源源不絕,透過物流湧入。以二十日夜氣溫突然下降十餘度,就有人送入暖暖包和鋁箔隔熱毯。
同時充分運用人力運輸。每天從早到晚,從立法院鎮江街門口,一路到青島東路的物資區,約五百公尺的距離,幾乎每公尺都有一個年輕的面孔,排排站成一整列,以傳遞方式搬運進入議場。
其次是分區分眾並快速溝通。這次動員在立法院周邊,共開出四個舞台現場,包括濟南路、中山南路、青島東路和中山南路口,以及青島東路,以召開公民論壇的方式,分區分眾讓參與者自由上台表達意見,卻又不互相干擾。
加上相隔不到一百公尺的議場內主場,所有的交通聯繫都靠line即時傳輸,迅速完成溝通。
物 資補給線的建置,和訊息傳輸的便捷,讓網路號召的抗爭形態,更具有彈性。在過去幾天,每天都傳出警察隨時可能攻堅的消息,臉書上不斷有人呼籲,要求在人潮 最少的時段,從凌晨三點到隔天中午一點再到現場。「雖然天氣嚴寒,但從深夜清晨一直保持至少五千人在場外,」一位參與者說,讓警察即使要行動也不敢貿然行 事。
從分區聚集、個別舞台、通訊傳聯、物資統計、徵集物資發布,到如何傳遞進入,全都一清二楚。
有系統、有組織讓太陽花運動,演變成一場和政府間的持久戰、消耗戰。在上萬人的聚集場合,不僅動線清楚,甚至主動拉出緊急救護通道,「他們既有抗爭經驗,又有社運團體和過去參與學運的老師協助,實際運用所學,這就是能打持久戰的原因,」一位觀察者說。

但 這樣的方式並非沒有隱憂。因為現場人潮不斷湧入,造成通訊經常斷線,網路訊號更差,以至於場內經常傳出要求參與者暫停使用三G,以便讓場內訊息傳到場外。 「這已經超過我們想像的大型集會,現場通訊差,傳遞訊息困難,常常訊息都有誤差,」綠色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說。
而這恐怕也是這場運動走到現在,考驗學生的關鍵之一。當人數越來越多時,如何繼續抱持有效的後勤、溝通與動員力。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