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台積電的太陽能困局

半年多前的文章

太陽能稱王?台積電的困局

2010-09 天下雜誌 作者:王曉玟

連張忠謀都說要「賭了」的太陽能新事業,能讓台積電在太陽能產業也坐上第一嗎?德國的新技術、聯電在大陸的佈局,都是台積電眼前的強敵。

台中的辣日頭,曬得一身高雅西裝的台積電新事業總經理蔡力行,滿額是汗。

九月十六日,台積電薄膜太陽能技術研發中心暨先期量產廠房的動土典禮上,祝賀花籃的紅棉帶,在熱風中獵獵飄揚,舞龍舞獅的鼓聲,咚咚地敲人耳膜,喜氣逼人。當蔡力行雙手拈著線香,上香祝禱時,心裡只有八個字:「從零開始,戒慎恐懼。」

台積電以薄膜銅銦鎵硒(CIGS)技術進軍太陽能事業,董事長張忠謀很有氣魄地說,「這技術還沒研發出來,我們要蓋全世界最新技術的廠!」接著他聲調突然轉柔,笑了一笑,罕見地說,「但我們也就賭了!」

繼去年底入股茂迪、今年六月投資美國新創公司Stion取得技術授權,到現在砸下近八十億台幣在台中興建太陽能廠房,蔡力行主導的太陽能新事業,投資規模已破一百五十億台幣,是台積電目前最大的新事業投資。

「對董事長來講是賭一把,對我們來說是非生即死,」一位台積電太陽能事業部員工私底下說。

技術、商業模式是否能差異化,是蔡力行的挑戰,也是台積電太陽能新事業最大的風險。

技術:德國強敵在前

台積電從不習慣當老二,但在全球發電容量十三GW(GW為十億瓦特)、年複合成長率二成以上的太陽能市場,只是一個新兵。

主流技術矽晶太陽能市場已被中國企業牢牢把持,台積電只好把突破點寄望於一○%的市佔率相比,CIGS技術目前市佔率是零。但台積電內部推估,未來五年CIGS年複合成長率是一一五%,遠高於矽晶技術的一○%。

問題是,台積電不是唯一一家掌握這項新技術的公司。


轉換效率,是衡量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重要指標,台積電在發展新技術的路上,已有強大的競爭者攔路橫阻。

當蔡力行信誓旦旦 要在三年內讓新技術太陽能模組的轉換效率提到一四%,德國一家研究機構ZSW,今年七月卻已宣布一項世界紀錄:利用這新技術,在一公分乘一公分的小模組 上,轉換效率達二一.三%。而這技術已經濟轉給德國太陽能公司烏爾斯(Wurth Solar),去年已量產三○MW。烏爾斯又技轉給德國自動化設備大廠曼茲(Manz),曼茲在台灣,已有面板、半導體、光碟產業的客戶。

「我們保證,七十公分乘一百二十公分的解決方案,轉換效率可以到一二.五%,」曼茲台灣、亞智科技總經理陳國平說。

換句話說,台積電押上百億資金賭注的新技術,已被德國企業捷足先登,更已經量產,甚至有其他台灣科技企業採用。「張忠謀這一把,早就賭輸了!」一位太陽能公司董事長直言。

商業模式:追得過聯電嗎?

技術能否差異化之外,蔡力行的第二個挑戰,是能否找到對的商業模式。

相較於晶圓代工老二聯電,在太陽能的新戰場上,台積電在產量、速度、商業模式上,都落後給這位昔日宿敵。

聯電集團旗下已有做薄膜太陽能的聯相、做矽晶太陽能的聯景,兩個廠加起來,今年在台灣的產量就達二五○MW。台積電則要等到後年才達到二○○MW。

加上太陽能電池模組銷售管道複雜,除了大型經銷商,還有建築師、建材貿易商、當地學校、政府機關,需要投注更多業務人員開拓當地市場,隨時掌握當地政府對太陽能補貼政策的變化。

運作靈活的聯電,乾脆在大力推動太陽能的山東,透過香港永盛能源投資,蓋起太陽能電廠,進入太陽能機電整合服務。在山東濟寧,聯電集團蓋的電廠,足以為一個小鎮供電。

「只賣模組很難差異化。但太陽能電廠成本高,選址很重要,投入很重要,還要看當地政府的政策,」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說。

沒有獨家技術、不打算蓋太陽能電廠、只賣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台積電,如何在太陽能這個龍蛇混雜的戰局裡拚到全球第一?這問題,不是只靠蔡力行從零開始、破釜沉舟的決心,就有答案。

小辭典:矽晶太陽能

目前太陽能技術主流,市佔率約10%,轉換效率約14至17%。雖然轉換效率較薄膜太陽能高,但成本也較高。


薄膜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

新技術,市佔率0%,目前轉換效率較矽晶太陽能低,但具備成本優勢,比矽晶製程更容易垂直整合。台積電希望三年內做到一度電0.19美元的發電成本,五年後降低至一度電0.09美元。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